中医医案
在本周二的栏目中,我们推送了一篇医案。题干和选项是答对问题的关键,你的“火眼金睛”,看出答案没?
辨证施治,阴阳精气
郭某某,女性,33岁,北京某厂干部。(点击查看详情)
中医诊治为“血痹”,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。
方:
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(擘)
生姜18克
水煎温服
7月2日,2诊:上方服3剂,脉虚小紧象渐去,汗出,周身麻痹已去,惟余左胁及手仍麻,恐出汗多伤津,用玉屏风散加白芍、大枣作汤剂,以和阳养阴。
方:
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
大枣4枚(擘)
水煎温服
7月13日,3诊:服上方10剂,汗止,胁痛愈,右脉有力,左偏小,食指与小指作麻兼痛,左臂亦痛,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,用三痹汤治之。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,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。
方:
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
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当归9克川芎6克
熟地黄9克酒炒白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
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
水煎温服
7月26日,4诊:服上方10剂,周身觉有力,食指痛愈。唯左脉仍弱,血虚宜补,予人参养荣丸。
8月1日,5诊:左右脉渐趋平稳但仍弱,小指与无名指作痛。按小指内侧,是手少阴心经脉所终,无名指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引起,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。从经脉寻求,很明显是心经虚弱,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,投予生脉散作汤用,以养心气。
方:
党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
水煎服。
9月3日,6诊:上方服两周,小指与无名指疼痛疼痛消失,所患产后病证已基本痊愈,唯脉仍现虚象,嘱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。
按:
本例患者产后大出血后发生周身麻痹不遂,不作痛。为《金匮要略》所谓“血痹证”《诸病源候论·血痹候》云:“血痹者,由体虚,邪入于阴经故也。血为阴,邪入血而痹,故为血痹。其状,形体如被微风所吹。”但只頑麻而不疼痛,不似“风痹”,頑麻疼痛兼有;又不似“历节”,唯疼痛而不頑麻。血痹之脉,《金匮要略》谓:“寸口关上微,尺中小紧”,此患者之脉,虽不尽同,而微、小紧六脉均见。根据古说,故诊为血痹。
血痹为寒滞血凝之证。从患者得病因素分析,产后大量出血,虽因外伤所致,而流血不止,亦因气虚而不能摄血。当时如果中医治疗,多予以归脾汤、十全大补汤,大剂急进频投,以补气固脱而摄血以止之,愈后则流弊可能较少。
既是血痹,故不能从风痹治以表散,又不能从历节治以温通,惟宜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以补卫和营,增强体力,煦燠皮肤,自行祛除病邪。此方以黄芪补卫为主,恢复皮肤组织之功能;以桂和芍和营,帮助营血之生长为辅,佐大枣和大量生姜,斡旋脾胃之气以发挥药力,用治血痹,故能收敛。以后又有小指与食指作麻而微痛,左臂亦痛,因心血仍虚运行稍滞所致,故宜养血补气为主之三痹汤治疗,食指麻痛得愈。惟终是血虚所致,故用人参养荣丸以调补以善后。
出自《岳美中医案集》
写留言
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