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一、疼痛性质
隐痛——以虚证多见,分气虚和阴虚2类。
气虚治当补益中焦脾气,兼顾血运。主药:生芪、炒白术、云苓、陈皮、赤白芍、当归;
阴虚治当补益下焦肾水,兼滋营阴。主药:生地、黄精、山药、泽兰、川楝子、玄胡。
胀痛——以实证多见,分肝郁、痰浊、食阻3类。
肝郁治宜疏肝开郁。主药:柴胡、香附、丹皮、石菖蒲、郁金、川芎、薄荷;
痰浊治宜祛痰降浊。主药:竹茹、天竺黄、枳壳、云苓、陈皮、全瓜蒌、丹参;
食阻治宜消导畅中。主药:木香、焦三仙、生内金、连翘、公英、云苓、陈皮、莱菔子。
刺痛——以淤血多见,只当活血化瘀。
主药:丹参、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郁金、苏木、地龙、水蛭。
绞痛——除气滞血瘀外,还在寒凝中诱发,治宜疏肝化瘀外,还重温通散寒。
主药:高良姜、炮姜、鹿角霜、桂枝、乌药、细辛、制川草乌。
?二、疼痛部位
头痛——分风邪、肝阳、痰蒙、气虚、4类。
风寒治当祛风散寒。主药:防风、荆芥穗、川芎、白芷、桂枝、白芍、细辛;风热治当祛风清热。主药:连翘、菊花、薄荷、蝉衣、桑白皮、葛根;
肝阳治当平肝潜阳。主药:天麻、菊花、草决明、珍珠母、生石决明、生栀子、川楝子。
痰蒙治当豁痰开窍。主药:胆星、天竺黄、川芎、莱菔子、石菖蒲、郁金、枳壳、生薏仁、车前草;
气虚治当升清降浊。主药:党参、黄精、升麻、当归、玄胡、葛根。
目痛——以肝火多见。治当清肝泻火。
主药:夏枯草、生栀子、草决明、野菊花、制大黄、车前草。
齿痛——分胃火和肾虚2类。
胃火治当清胃降火。主药:生石膏、知母、生薏仁、升麻、川牛膝;
肾虚治当滋肾降火。主药:生地、黄柏、玄参、怀牛膝、丹皮、徐长卿。
咽喉痛——分风热和虚火2类。
风热治当疏风清热。主药:连翘、金银花、蝉衣、僵蚕、露蜂房、野菊花、苏梗;
虚火治当滋阴降火。主药:生地、麦冬、黄连、肉桂、马勃。
胸胁痛——分胸痹和肝郁2类。
胸痹治当温通胸阳。主药:生芪、桂枝、全瓜蒌、薤白、川芎、乌药;
肝郁治当疏泄肝郁。主药:柴胡、香附、枳壳、赤白芍、川楝子、玄胡、金钱草、丹皮。
脘腹痛——分寒积、气滞、痰食、中虚4类。
寒积治当温通散寒。主药:高良姜、香附、乌药、木香、蔻仁、小茴香、云南白药;
气滞治当疏肝和胃。主药:柴胡、枳壳、炒桔核、青皮、川楝子、玄胡、当归、白芍;
痰食治当消导通腑。主药:莱菔子、枳壳、焦三仙、制大黄、公英、全瓜蒌、草决明;
中虚治当补气健脾。主药:生芪、桂枝、白芍、炒白术、生杜仲、陈皮。
腰背痛——分肾虚和风湿2类。
肾虚治当补肾通络。主药:鹿角霜、桂枝、生地、山药、鸡血藤、老鹳草、川断、生杜仲、桑寄生;
风湿治当祛湿通络。主药:生薏仁、地龙、防风己、陈皮、鸡血藤、伸筋草、豨莶草、木瓜。
四肢痛——又称痹痛,参见关节炎诊治。
?三、疼痛病种
炎症性——分8类。
阑尾炎责之于湿热壅积,治当清利湿热通腑导滞。主药:生薏仁、丹皮、制军、红藤、赤芍、公英、川楝子、玄胡;
胰腺炎责之于气滞湿热,治当疏泄清利。主药:柴胡、枳壳、香附、木香、丹参、生薏仁、丹皮、陈皮、白花蛇舌草;
胆囊炎责之于胆气不通,利胆为主。主药:茵陈、泽泻、金钱草、黄柏、生栀子、姜黄、郁金、车前草;
胃炎责之于中焦虚寒,治当健脾温中。主药:生芪、桂枝、炒白术、云苓、高良姜、香附、白芍、公英;
胸膜炎责之于肝阴不足,脉络失和,治当柔肝和血。主药;当归、白芍、葶苈子、薄荷、丹参;
腹膜炎责之于寒气凝结,气机受阻,治当温通散寒。主药:桂枝、木香、乌药、炒白术、干姜、生芪、大腹皮;
盆腔炎责之于胞宫虚寒,治当补虚暖宫。主药:炮姜、桂枝、党参、当归、艾叶、蛇床子、仙灵脾、鸡血藤、伸筋草;
心肌炎责之于痰浊痹阻,治当豁痰通痹。主药:党参、丹参、苦参、全瓜蒌、薤白、石苇、石菖蒲、郁金。
神经性——分三叉、肋间、坐骨3类。
三叉责之于风袭阳明,治当祛风通络。主药:白芷、葛根、僵蚕、玄胡、薄荷、红花;
肋间责之于痰阻胁络,治当祛痰通络。主药:苏木、姜黄、莱菔子、全瓜蒌、炒桔核、丹参、郁金、三七粉;
坐骨责之于寒湿阻络,治当温中通络。主药:制川草乌、桂枝、生薏仁、地龙、鸡血藤、老鹳草、川断、木瓜、汉防己。
外伤性——分扭伤、劳损、脱出3类。
扭伤责之于瘀血内停,治当活血化瘀。主药:红花、赤芍、云南白药、川断、川牛膝、陈皮、鸡血藤、路路通、生栀子;
劳损责之于肾虚阳衰,治当补肾温阳。主药:蛇床子女贞子、补骨脂、狗脊、生杜仲、桑寄生、鹿角霜、桂枝、川断;
脱出责之于肾虚血瘀,治当补肾活血。主药:补骨脂、鹿角霜、生地、菟丝子、丹参、桃仁、老鹳草、川断、地龙、三七粉。
占位性——分结石、增生、肿瘤3类。
胆结石责之于胆汁瘀阻,治当利胆化瘀。主药:金钱草、泽泻、车前草、郁金、生内金、川楝子、丹参;
泌尿系结石责之于湿热下注,治当清利湿热。主药:炒苍术、生薏仁、黄柏、川牛膝、金钱草、王不留行、白花蛇舌草、海金沙、泽兰、桑白皮;
骨质增生责之于肾亏,治当调补阴阳。主药:蛇床子、补骨脂、女贞子、生白芍、威灵仙、木瓜、川断;
肿瘤责之于气滞瘀毒,治当疏导解毒。主药:丹参、白花蛇舌草、山豆根、公英、郁金、柴胡、桃仁、红花、三七粉。
?历来治疗痛证,就是见什么治什么,这个疗效受到影响。治疗痛证是中医的一个优势中的优势,止痛效果非常好,当然痛证要归类,归出它新的思路,面对临床,看见就能用。至于怎么办?叫三个新。
第一根据病证的性质,痛疼的性质,这个很重要。四类:隐痛,胀痛、刺痛、绞痛。
隐痛以虚为主,隐痛的药,主要就是生芪;;
胀痛以气滞为主,胀痛的药,主要就柴胡;;
刺痛加绞痛以血瘀为主,刺痛的药,这要就红花。
第二个新,根据部位来分,8个部位,疼痛部位很重要:
头痛用天麻;
目痛用草决明;
齿痛用石膏;
咽痛用露蜂房;
胁痛用金钱草;
脘腹痛用木香;
腰背痛用狗脊;
四肢痛,上肢用桑枝30g;下肢用木瓜15g。
这就更进一步了,这几个主药,止痛的主药,根据不同的部位,大部位有这8个主药,其余不讲量的,那都是一般量。
第三个新,根据疼痛的性质。有四类:
一类是炎症;
一类是神经;
一类是外伤;
一类就占位性,或者是良性肿瘤,或者是恶性肿瘤。
?四、根据四个病种进行辨证用药:
消炎,甭管各种炎,最主要的用生薏苡仁;
神经最主要的用石菖蒲、郁金;
外伤最主要用三七和苏木,三七磨成粉用3-6g;
占位性的疼痛主要用山慈菇。
疼痛中医治疗很有效,从复杂、从性质,从部位到病种,这给你归类之后,再加上我给你的主药,在临床上很快能处置,保证疗效。当然,还可以针药并用,针灸止痛非常有效,我讲义里面没有针灸部分内容。
??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