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走高温炎夏,迎来美丽金秋。常言道: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正值秋季,很多养生达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迈出了养阴的步伐。话说,这些养生达人都是拿什么来养阴的呢?在众多的中药材中,就有不少具有养阴功效的药材,不仅是养生达人的必备,更是药师小伙伴要掌握的干货哟!今天,小编就和您一起了解一下那些补阴中药!
北沙参
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。
①肺热燥咳,劳嗽痰血;②胃阴不足,热病伤津,咽干口渴。
煎服,5~12g。
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歌诀:清养肺胃北沙参,燥咳无痰口伤津。
南沙参
甘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,益气,化痰。
①阴虚燥咳,阴虚劳嗽,干咳痰黏;②胃阴不足,食少呕吐,气阴不足,烦热口干。
煎服,9~15g。
反藜芦。
歌诀:肺胃阴虚沙参南,偏重益气与化痰。
同: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(或补肺胃之阴,清肺胃之热)
异:清养肺胃作用稍强,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较为多用
兼益气及祛痰,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
麦冬
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胃、肺、心经。
养阴润肺,益胃生津,清心除烦。
①肺燥干咳,阴虚劳嗽,喉痹咽痛;②胃阴不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肠燥便秘;③心阴虚及温病热扰心营,心烦失眠。
煎服,6~12g。
歌诀:润肺麦冬益胃津,除烦増液汤清心。
龟甲
甘,微寒。归肾、肝、心经。
滋阴潜阳,益肾强骨,养血补心,固经止崩。
①阴虚潮热,骨蒸盗汗,阴虚阳亢,虚风内动;②肾虚筋骨痿软、囟门不合;③阴血亏虚,心虚健忘;④阴虚血热,崩漏经多。
煎服,9~24g。宜先煎。本品经砂炒醋淬后,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;并除去腥气,便于制剂。
脾胃虚寒者忌服,孕妇慎用。
歌诀:龟甲滋阴益骨肾,养血补心固冲任。
鳖甲
甘、咸,微寒。归肝、肾经。
滋阴潜阳,退热除蒸,软坚散结。
①肝肾阴虚证;②经闭,癥瘕,久疟疟母。
煎服,9~24g。宜先煎。本品经砂炒醋淬后,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,且可去其腥气,易于粉碎,方便制剂。
脾胃虚寒者忌服,孕妇慎用。
歌诀:鳖甲潜阳退虚热,软坚癥瘕治久疟。
同:滋养肝肾之阴、平肝潜阳,用于肾阴不足,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、盗汗、遗精及肝阴不足,肝阳上亢之头痛、眩晕等症
异:长于滋肾,退虚热,兼有健骨、补血、养心等功效
兼软坚散结,常用于腹内癥瘕积聚
枸杞子
甘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
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。
肝肾阴虚,虚劳精亏,腰膝酸痛,眩晕耳鸣,阳痿遗精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目昏不明。
煎服,6~12g。
歌诀:肝肾精血枸杞子,目干目涩眩晕施。
(—)补气药——气虚
1.补气药中以补脾之气最多,其中以人参最佳,用其补气之力最强,性又平和,不凉不温,寒热证皆宜。
2.高丽参补力较强,但性偏温燥,热证及胃阴虚者不宜。
3.党参亦补中气,惟补气能力不及人参,又有燥性,但价格便宜。
4.黄芪炙用补中气、元气,性偏温,生用能固卫气以实表,走而不守,与人参之性微寒,守而不走者有别。
5.白术补脾气而善止泻。
6.山药、白扁豆平补脾胃之气。
7.甘草、大枣调和中气。
8.饴糖建中气。
9.南沙参宣肺气。
10.北沙参补脾气。
11.龙眼肉补心脾。
12.人参大补元气,补气力最强,故能治气虚欲脱之症。
13.白扁豆补性平平,适用于病后初进补药。
14.饴糖补气之力更弱,只用于和胃气。
(二)补血药——血虚
1.补血活血:当归、丹参、鸡血藤。
2.当归乃血家要药,也是血中气药,补血之力大于活血,且性温,宜血分偏寒者。
3.丹参则祛瘀胜于补血,性寒宜血分偏温者。
4.鸡血藤能活血通络,直达经络,补经络中之血不足。
5.养血滋阴:阿胶及白芍。
6.阿胶养血滋阴,且能调肺止血。
7.白芍则养血又有敛阴,性偏寒,而适用于血虚有热。
(三)养阴药
1.主要补肾阴的有熟地、何首乌、枸杞子、女贞子、玄参。
2.熟地大补肾阴,补力大但滋腻性重。
3.何首乌功用与熟地略同,但温而不燥,补而不腻为其优点。
4.女贞子补力较小。
5.枸杞子补阴之力较女贞子大,且能涵阴涵木。
6.玄参主要作用为滋阴降火。
7.杜仲、牛膝、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,杜仲常与牛膝同用,牛膝性趋下,引药下行,在腰膝酸痛,下肢痿软时常用。
8.补肾阴偏于固涩作用的药物有山茱萸、黄精、覆盆子,
9.石斛、麦冬、天冬、生地黄,均能养阴、生津、清热。
10.石斛养胃阴,生津力大。
11.天冬养肺阴而清热。
12.麦冬养肺、胃阴,生津力比天冬大,但清热力不如天冬。
13.生地黄滋阴凉血而退虚热。
14.鳖甲、龟板均为滋阴潜阳,二者养阴之力龟板大而鳖甲次之。
15.鳖甲能养阴清热且能软坚。
16.龟板主要为滋阴。
17.平素养阴之品白木耳、燕窝、冬虫夏草、蛤蟆,既可作为药用,也可作为食品。
公司:广州科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系-科蓝40
改版后的科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