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随笔
第一章神农氏的遗言——牛膝的故事
神农氏是上古劳动人民的象征,是个神仙人物。相传神农尝百草,日中七十二毒,每次都能神奇解毒。最后神农氏在吃了断肠草(断肠草是一种有毒植物,可能是乌头类植物或者是马钱子或者是钩吻类,无从考证)之后,未及解毒而死。那么,神农氏的遗言是什么呢?“这草有毒!”言毕而终。这里讲神农遗言,当然有搞笑的因素。传说,一次神农氏中毒,膝盖肿胀似牛的膝盖,偶服一种草药解毒,遂取名牛膝。
注: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认为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,三皇五帝之一。传说他是农业之神,教民耕种;他还是医药之神,神农尝百草,创医学。《史记》中则认为神农和炎帝为不同的二人。西汉的《史记》实录:“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,始尝百草。”东汉的《淮南子》记载:“神农尝百草之滋味,水泉之甘苦。”晋代干宝的《搜神记》说:“神农以赭鞭鞭百草,尽知其平、毒、寒、温之性,臭味所主……”宋代郑樵的《通志》讲:神农尝百药之时,“……皆口尝而身试之,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……其所得三百六十物……后世承传为书,谓之《神农本草》。”
年,我还在上大学,我们在江苏宜兴采药实习时遇到一个老婆婆,她从路边拔起一株草问我,这是什么?我告诉婆婆,很常见的草药,叫土牛膝。老婆婆正色告诉我,虽然常见,却是可以治“乌龙痛”的好药。“乌龙痛”是宜兴方言,普通话叫“喉咙痛”,原来土牛膝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,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效果,婆婆告诉我可以挖根泡茶饮用。我尝过,土牛膝的根味道很清淡,中医认为,清能上扬,所以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。
土牛膝分布很广,是田间习见杂草之一。因为常见,所以得到了更好的应用。牛膝应用历史悠久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云“久服轻身耐老”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是东汉时期的药学专著,按照药物属性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,上品味,多是无毒具有滋补作用的药材,既能祛病又可长服强身延年;中品味,一般无毒或由小毒,多数具有补养和祛疾的双重功效,但不宜久服;下品种,是以祛除病邪为主的药物,多数有毒或药性峻猛,使用时病愈即止,不可过量使用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是对我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,直至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,许多药依然活跃在临床,但由于历史原因,很多药已无从考证,上中下三品分类也不尽合理,如“丹砂”(朱砂)被列为上品,且云“久服通神明不老”,显然是不正确的。另关于《神农本草经》的作者,历来认识不一,吴征镒先生曾撰文认为该书为陶弘景所写,托名神农。
参考文献:吴征镒,王锦秀,汤彦承.胡麻是亚麻,非脂麻辨——兼论中草药名称混乱的根源和《神农本草经》的成书年代及作者[J].植物分类学报,,(4).
为什么叫牛膝呢?陶弘景说“其茎有节似牛膝,故以为名也。”原来因为牛膝是苋科植物,单叶对生,节和节间明显,该植物节常膨大,似牛的膝盖,故得名牛膝。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牛膝的药用价值,于是开始了人工栽培。河南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,在黄河流域很早就有了农业生产,并且开始了栽培药材,河南栽培牛膝的历史最为悠久,并形成了著名的四大怀药(牛膝、菊花、山药、地黄),又称怀牛膝。怀牛膝是人工栽培品种,在栽培中形成稳定的变异遗传,根粗壮肥厚而分支少,故药材很容易和土牛膝区别。栽培改变的不仅仅是性状,而且药性也发生了改变,怀牛膝质地肥厚滋腻,于是有了滋补肝肾、强筋骨的用处,成为一个具有滋补作用的药材了。我和学生解释其原因,栽培品长期在人工营造的温室里生活,因而积累了较多的营养成分,而野生的牛膝,生长环境恶劣,营养成分少,功效自然差别较大了,正如野猪和家猪,野生的瘦,家养的肥是一个道理。
怀牛膝
土牛膝和怀牛膝本为一物,只是怀牛膝经过人工栽培的筛选已经变成了不同的品种。土牛膝清热解毒为胜,怀牛膝则偏于滋补肝肾,强筋骨,同时还有活血通经、利水通淋之功。牛膝根细长,能深入土中很深,故田间土牛膝难以除根而成为杂草,由此特性推论,牛膝性善下行,又具引火下行的功效。下行的意思,我理解,两层意思,一是说牛膝能治疗下部的一些疾病,如妇科经产诸病,二是说牛膝能够清热,将热毒从下部(小便)排出体外。
川牛膝
牛膝还有一个近亲,叫川牛膝。它们同为苋科植物,但不是一个属的,所以二者大约是表亲。川牛膝是四川的道地药材之一,药材较怀牛膝粗壮,颜色较深,肥腻不及怀牛膝。所以川牛膝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。从药材来看,川牛膝较粗壮,但不够细腻,显得比较粗犷。川牛膝和牛膝都是根入药,二者是近亲,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,二者的根横切面都能看到类似同心环纹,川牛膝较粗,环纹也多一些,因为二者的根都是一个异常构造,有众多的异性维管束所致。一般认为,牛膝根断面可见同心环纹2-4圈,川牛膝可见同心环纹3-8圈。(有资料上写作4-11圈)这些异型维管束是牛膝的鉴别特征之一。值得注意的是,怀牛膝含糖较多,易发生吸潮霉变等变质现象,应注意保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