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
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牛膝,各种各样的牛膝

牛膝资料

牛膝(Achyranthesbidentata)来自于苋科,牛膝属。Achyranthes,achyron糠批+anthos花,指花具小苞片。

多年生草本,根圆柱形土黄色;茎有棱角或四方形,绿色或带紫色。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,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
除东北外全国广布。生于山坡林下,海拔-米。朝鲜、苏联、印度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非洲均有分布。

根入药,生用,活血通经;治产后腹痛,月经不调,闭经,鼻衄,虚火牙痛,脚气水肿;熟用,补肝肾,强腰膝;

治腰膝酸痛,肝肾亏虚,跌打瘀痛。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,跌伤断骨等。

民族药

牛牛女:根治肺结核,风湿关节炎《滇药录》。

索路曲孜:根用于风湿性筋骨痛,跌打损伤,吐血,衄血,热淋,痛经《藏本草》。

坏累,怪俄囡(西傣):根用于风湿关节炎《滇省志》。

Nijvoqno-zo:治咽喉肿痛,高血压,胎衣不下《德宏药录》。

乌赫日温一西勒比,奥勒莫斯:根用于腰膝酸痛,下肢拘挛,经闭,高血压病《蒙药》。

勒补,阿列色色,叶莫古子:根或全草主治无头疮,风湿,外伤肿痛,劳伤腰痛,咽喉肿痛,胎儿不下,胎衣不下,疮肿,月经不通,竹木刺入肉《彝植药》。根用于风湿关节炎,肺结核《滇省志》。

魄何刀,拍脱:根、全草治痧病,四肢发冷,白带,白浊,白痢,小儿疳积汗闭,尚可用于催产《桂药编》。

开头

文中的牛膝是在贵州毕节遇见的,牛膝的茎节处有膨大的节,像牛的膝盖,因此得名。

前面写川牛膝的时候有介绍了一下怀牛膝和川牛膝。植物志上是没有怀牛膝这个种的,今天的牛膝就叫牛膝,牛膝的历史较为悠久,所以有各种各样的牛膝,我们一起来看一看。

牛膝

牛膝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又名百倍,《广雅》称之为牛茎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“其苗方茎暴节……作穗结子……皆贴茎倒生”。

陶弘景释名为“其茎有节似牛膝”,即药名相形之义。

《本经》谓其“治寒湿痿痹,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,逐血气,伤热火烂,堕胎。久服轻身耐老”。

牛膝常用品种有二,即苋科牛膝属植物的怀牛膝和杯苋属的川牛膝。

自唐以来,大都以怀产者为佳,其道地地位至少在唐宋之际已经确立。现今,怀牛膝仍作为久负盛名的优质地道药材使用,以补肝肾、强筋骨、逐瘀通经、引血下行之效广泛运用于临床。

土牛膝

土牛膝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指各地野生的牛膝。时珍曰:“牛膝,处处有之,谓之土牛膝,不堪服,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”,从而把牛膝的栽培品怀牛膝与野生品土牛膝区别开来。

土牛膝功效“活血散瘀,祛风利尿,坠胎等”,《图经本草》记有“今福州人单用土牛膝根…云治妇人血块极效”,与牛膝有不同。

现代肖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收粗毛牛膝的根作土牛膝,谓其治喉症及诸淋,为两广及西南地区的习用品。

杜牛膝

杜牛膝载于明清,为菊科天名精的根。

《本草纲目》在天名精条下,曰“天名精嫩似皱叶菘芥…长则起茎,开小黄花,如小野菊花,结实如筒篙,子亦相似……其根白色,如短牛膝”。

时珍认为天名精根能“吐痰止疟,治牙痛口紧喉痹”,汪昂补充“破瘀止血、杀虫解毒…疗肿痛之乳蛾,通淋”,与土牛膝有不同。

广东土牛膝

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植物华泽兰的根,是广东地区著名的喉科要药。其药用历史最早记载于清·何克谏所著的岭南本草书籍《生草药性各要》,以“斑骨相思”之名收载。

并载其:“味甘,性平。治跌打伤,壮筋骨,补足胫,煲水洗亦可,一名土牛膝,又名多须公,又名六月霜,马良者最良”,为一味专治跌打损伤的岭南中草药。

后来由广东新会老中医黄华庭发现斑骨相思治疗喉症的功效,此已成为中医界的一段佳话。

白牛膝

白牛膝,仅见于明兰茂《滇南本草》,已知为石竹科短瓣花的根,当时把它误作川牛膝用,至今在云、贵地区仍有作为地方习用品的。

麻牛膝

麻牛膝,为苋科植物头花杯苋的根,其根为圆锥形,体硬质脆,味微甜后苦麻而刺喉,不应作川牛膝用。

味牛膝

味牛膝,又称野牛膝、窝牛膝,最早记载见于《中药志》,原植物确定为爵床科味膝马兰。

陶弘景的《名医别录》记载《本经》牛膝“茎紫节大者为雄,青细者为雌,以雄为胜”。

牛膝历来有雄和雌之分,即两株形态不尽相同的植物,其最佳品种是茎紫色或红色,节明显膨大的。

结尾

牛膝的介绍就到这里啦,好多种的牛膝,但怀牛膝和川牛膝的文献介绍更多,这个就叫“牛膝”的,倒没有多少,文中的图片都是牛膝的,IT牛膝后面遇到我们再介绍啦。

怀牛膝和川牛膝为正品牛膝,二者皆有活血通经的作用,但怀牛膝长于补肝肾、强筋骨,川牛膝则长于活血祛瘀通利,故在临床用药时须加以区别。

广东土牛膝作为喉科要药很有开发价值,目前对其化学成分、药理作用及制剂方面的研究甚多。而其他牛膝的混淆品在使用时应注意加以鉴别。

声明

医家讲求“辨证施治”,人人“证”皆不同。本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erbingbdf.com/afhhy/2.html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