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味平肝息风药钩藤

钩藤

疗儿惊痫

手足瘛疭

抽搐口眼

钩藤,中药名。为茜草科植物钩藤、大叶钩藤、毛钩藤、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。秋、冬二季采收,去叶,切段,晒干。

名称:钩藤

拼音:GOUTENG

别名:双钩藤、鹰爪风、吊风根

性味归经:味甘,性凉。归肝、心包经。

炮制方法:入煎剂,或入散剂。入煎剂宜后下,不宜久煎,钩藤含有挥发油成分,久煎容易降低疗效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3~12g,后下。

功能主治:息风定惊,清热平肝。用于肝风内动,惊痫抽搐,高热惊厥,感冒夹惊,小儿惊啼,妊娠子痫,头痛眩晕。

注意事项:脾胃虚寒肾阳虚者,以及外感风寒,内伤生冷等证不宜大量长期服用。

相关配伍:

1、钩藤配天麻:钩藤清热息风;天麻息风祛痰,平肝止痉。二药合用,钩藤能减天麻之燥,平肝息风而无弊害。治疗肝风内动,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,头重脚轻,走路不稳,手足麻木。

2、钩藤配牛膝:钩藤甘寒,质轻味薄,清热平肝,息风止痉,并能降压;牛膝苦酸平,补肝肾,强筋骨,活血祛瘀,疏筋通络,引血下行而降压。二药配伍,一清一补,清上补下,平肝息风并能降压。治疗头晕目眩,头痛头胀,半身麻木,膝软乏力等

3、钩藤配菊花:钩藤清泄肝热而平肝阳,息风止痉;菊花长于平降肝阳,疏散风热二药合用,一疏一清,平降肝阳,清热祛风。治疗外感风热或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。

4、钩藤配薄荷:钩藤甘、微寒,清热平肝,息风止痉,作用偏于清;薄荷清热疏风,透疹清利咽喉、头目,作用偏于散。二药配伍,祛风热,利咽喉,平肝风。对于小儿初起风热,有预防抽搐之效;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,头晕目眩。

鉴别用药:

钩藤与菊花:二者皆入肝经,平肝阳,清肝热,又能疏散风热,治疗肝阳上亢及肝火上炎之头痛目眩和外感风热、头痛目赤等,常相伍为用。然钩藤偏于息风止痉,菊花偏于疏风泄热。

药材性状

本品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,长2~3cm,直径0.2~0.5cm。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,光滑无毛;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,被黄褐色柔毛。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(不育花序梗),或仅一侧有钩,另一侧为突起的疤痕;钩略扁或稍圆,先端细尖,基部较阔;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。质坚韧,断面黄棕色,皮部纤维性,髓部黄白色或中空。气微,味淡。

END

点击下方蓝字,了解更多关于往期的知识!一味解表中药--菊花一味解表中药--薄荷一味活血化瘀药--牛膝

版权说明: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,均摘自网络。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对原作者深表敬意。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,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erbingbdf.com/afhpz/1813.html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