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经》
味苦、酸。主寒,湿痿痹,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,逐血气伤,伤热火烂,堕胎。久服轻身耐老。
归经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
归肾经
《本草经解》
归肺、肝、心包经
《玉楸药解》
归膀胱、肝经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
味苦、酸,平,无毒。主治寒湿痿痹,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,逐血气,伤热火烂,堕胎。治伤中少气,男子阴消,老人失溺,补中续绝,填骨髓,除脑中痛及腰脊痛,妇人月水不通,血结,益精,利阴气,止发白。久服轻身耐老。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李中梓
味苦、酸,性平,无毒,入肾经。补精气,利腰膝,填骨髓,除脑漏,祛寒湿,破血结,通月经,坠胎孕,理膀胱气化迟难,阴中作痛欲死。去芦,酒浸一宿用。
丹溪云:牛膝引诸药下行,宜入足少阴以理诸疾,妇人得之,应归血海,故行血有功。
《本草经解》叶天士
气平,味苦酸,无毒。主寒湿痿痹,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,逐血气,伤热火烂,堕胎。久服轻身耐老。
牛膝气平,禀天秋降之金气,入手太阴肺经;味苦酸无毒,得地木火之味,入足厥阴肝经、手厥阴心包络。气味俱降,阴也。
肺热叶焦,发为痿痹;牛膝苦平清肺,肺气清则通调水道,寒湿下逐,营卫行而痿痹愈矣。湿热不攘,则大筋软短,而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矣牛膝苦酸,酸则舒筋,苦除湿热,所以主之也。
逐血气者,苦平下泄,能逐气滞血凝也。伤热火烂者,热汤伤,火伤疮也;苦平清热,酸能收,敛则止,而疮愈也。苦味伐生生之气,酸滑伤厥阴之血,所以堕胎。久服则血脉流通无滞,所以轻身而耐老也。
《玉楸药解》黄元御
味苦、酸,气平,入足太阳膀胱、足厥阴肝经。利水开淋,破血通经。
牛膝疏利水道,治小便淋涩疼痛,疗膝胫痿痹拘挛,通女子经脉闭结,起男子宗筋软缩,破坚癥老血,消毒肿恶疮、木器刺伤。捣敷金疮,溃痈排脓。坠胎下衣、喉痹舌疮、扑伤打损、瘾疹风癞皆效。
《朱良春用药经验集》
淮牛膝: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的根;川牛膝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序杯苋(麻牛膝)及川牛膝(甜牛膝)的根。性味甘、苦、酸、平。入肝、肾经。功擅补肝肾、强筋骨、活血祛瘀、利尿通淋、引血下行、泻火解毒。
(1)活血祛瘀、通经止痛
临床多用于血滞经闭痛经、月经不畅、产后瘀滞腹痛、胞衣不下及跌打损伤等证。牛膝性善下行,长于活血通经,又能祛淤止痛,故对妇科、外科及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有效。
(2)补益肝肾、强筋壮骨
淮牛膝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利关节、通经脉,长于治下半身如腰膝关节疼痛的经典名方“独活寄生汤”。朱师在临床应用中多以对药为用;牛膝配杜仲,相须为用,增强补肝肾、强筋骨之药力,可治肝肾不足而致的腰腿疼痛,两足无力之症;配木瓜,既可温通经脉之湿滞,又能活血祛瘀,通利血脉,可疗湿浊痹;配桂枝入血分,上下同治,共增祛瘀散寒,活血止痛之力,用治肝肾不足,腰腿疼痛或气血凝滞之闭经、痛经等。
在临床中朱老常重用淮牛膝20-30克,独味治疗多例足跟痛,每获佳效,但淮牛膝虽补肝肾、强筋骨,但其性甘、苦、酸、平,凡脾胃虚寒、中气下陷、下元不足及孕妇应忌服。就一般而言,淮牛膝偏补肝肾、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。两者均可引药下行、引血下行。
在男科病案中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亦多见,朱老曰:“牛膝乃是足厥阴、少阴之药,入肝肾经。而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与肝、脾、肾三脏有关。”
(3)引火下行、引血下行
主治吐衄及牙龈肿痛、口舌生疮、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等火热证,川牛膝能引血下行以降上逆之火,常与清热养阴的生石膏、知母、麦门冬、地黄合用,如玉女煎。治肝阳上亢及高血压、中风、血气并走于上的镇肝熄风汤。
《删补颐生微论》
牛膝苦酸性平。无毒。入肾、肝经。恶龟甲,畏白鲜皮,忌牛肉。产川中肥而长三尺余者良。酒浸蒸用。壮筋骨,利腰膝、除腰脊痛,寒湿痿痹,强阴益精,通精堕胎。理膀胱气化迟难,引诸药下行,甚捷。
按:牛膝为阴,能降而不能升。脾虚下陷,因而腿痛膝肿,大非所宜。
《药品化义》
牛膝
属:阴
体:润
色:黄
气:和
味:甘带涩略苦
性:凉
能:沉
力:滋阴活血
性:气与味俱厚浊,入肝肾二经
味甘能补,带涩能敛,兼苦直下。用之入肾,盖肾主闭藏,涩精敛血,引诸药下行。生用则宣,主治癃闭管涩,白浊茎痛,瘀血阻滞,主治女子闭经,产后恶阻,取其活血下行之功也;
酒制熟则补,主治四肢拘挛,腰膝腿痛,骨节流痛,疟疾燥渴,湿热痿痹,老年失溺,取其补血滋阴之功也。若泄痢脾虚而腿膝酸痛及孕妇皆不宜用。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张老善用牛膝、赭石、龙骨、牡蛎诸重坠收敛之品治疗脑冲血证,莫不随手奏效。
师门经验:牛膝不要太重,太重就到足跟了,到膝盖还是要9-10这样。
喉炎专方:牛膝+甘草
泌尿系结石:牛膝,乳香,甘草(牛膝30乳香6-9)
(崇静提供)
案例分享:石淋
回乡的路,别被阴霾封了城...
崇慧守护平凡的独具匠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