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年给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,按照人体九大体质特点,整理了近张舌诊图,很多读者还意犹未尽,要求再做一个诊疗精华版本。于是小编夜以继日,再次整理出了舌诊诊病方案给大家参考,建议收藏。
气郁体质典型舌象1)暗红舌,黄腻苔
治法:疏肝理气,健脾利湿
方药:常用柴胡、木香、砂仁、薏米、白扁豆、泽泻、茯苓等。在使用时,适当用养血柔肝的药物,如白芍等。
穴位疗法:可以针刺膻中穴、期门穴等,也可以加健脾利湿的阳陵泉穴、太白穴等。
2)胖大舌,白腻苔
治法:平肝熄风
方药:中药可采用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、桑寄生、夜交藤、栀子、杜仲、龙骨、牡蛎、龟板、玄参、川楝子等组方。
穴位疗法:选择百会穴、前顶穴、后顶穴、太冲穴、风池穴、大椎穴、外关穴、合谷穴等。
3)暗淡舌,消腻苔
治法:行气化痰、祛湿通络
方药:以半夏、橘皮、胆南星等化痰之品,柴胡、川芎等行气之品,白术、茯苓等健脾渗湿之品为主。
穴位疗法:以头针为主,同时配合中脘穴、足三里穴、丰隆穴、阴陵泉穴、期门穴、膻中穴等行气化痰祛湿穴位。
4)暗红舌,舌尖较红
治法:疏肝解郁,补肾健脾
方药:多使用柴胡、陈皮、川芎、香附、枳壳、白芍、茯苓、甘草等组方。
穴位疗法:选择心俞穴、肝俞穴、神门穴、太冲穴、肾俞穴、三阴交穴、太溪穴等。
5)暗红舌,有腻苔
治法:行气、化痰、祛瘀
方药:以半夏、厚朴、紫苏、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当归等为主,同时可以配合白芷。
穴位疗法:以合谷穴、四白穴、地仓穴、颊车穴、足三里穴、丰隆穴等为主,加用血海穴、膈俞穴、三阴交穴等即可。
6)暗红舌,黏腻苔
治法:熄风化痰,疏肝理气
方药:以半夏、白术、天麻、胆南星等化痰熄风之品,配合柴胡、薄荷、牡丹皮、栀子等疏肝理气之品使用;挟瘀者加桃仁、红花。
穴位疗法:应以头部的安神穴为主,配合膻中穴、期门穴以及丰隆穴、阴陵泉穴等行气化痰的穴位;挟瘀者,加膈俞穴。
7)舌淡红,厚白腻苔
治法:平肝熄风,燥湿化痰
方药:以半夏、白术、天麻、橘红、茯苓、全蝎、蜈蚣等为主。
穴位疗法:呕吐者取中脘穴、内关穴、足三里穴为主;痰饮加膻中穴、丰隆穴;头痛属肝风,上扰者加风池穴、百会穴、行间穴等。
8)舌暗红,舌边有瘀点
治法:疏肝解郁,和血调经
方药:主要用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炒白术、茯苓、薄荷、生姜、菊花、石决明、延胡索等组方。成药可选用逍遥丸。
穴位疗法:取中脘穴、支沟穴、太冲穴、三阴交穴等,宜用平补平泻法。
9)薄白苔,瘦小舌
治法:健脾化湿,疏肝解郁
方药:可以用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栀子、甘草、三七、牛膝等组方。成药可选用加味逍遥丸配合应用参苓白术丸。
穴位疗法:主要取脾俞穴、胃俞穴、膈俞穴、肝俞穴、肾俞穴、大肠俞穴、三阴交穴、足三里穴、气海穴、阴陵泉穴等。
10)胖大舌,苔白腻,有瘀点
治法:疏肝理气,化痰祛瘀
方药:可选用黄芪、当归、赤芍、地龙、红花、桃仁、生地黄、牛膝、川芎、桔梗、枳壳、甘草、柴胡等组方。成药可选用补阳还五汤、丹参片等。
穴位疗法:选择太冲穴、行间穴、内关穴、曲池穴、合谷穴、百会穴、血海穴等。
11)暗红舌,薄白苔,有瘀点
治法:疏肝理气,清热化瘀
方药:中药可以选用加味逍遥汤、血府逐瘀汤、夜交藤、合欢皮等配合使用。
穴位疗法:选择期门穴、行间穴、安眠穴、太冲穴、神门穴、肝俞穴。
来源: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!
中药黄金单品终端控销模式
合作--
分享药事医闻,共享健康资讯,
遇见健康之美,百草健康苑!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