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5车前子
6.5.1释名习性
车前科多年生草本车前的种子。
6.5.2加工炮制
夏秋果实成熟时,割取果穗,晒干后搓出种子,簸去杂质。
6.5.3性味归经
甘寒,入肾肝膀胱三经。
6.5.4功效
1)利水通淋:车前子甘淡滑利,性寒清热,入肾、膀胱经。能行水去妄热,故为利水通淋常用药。能利小便,除湿而不泄气。
2)止泻:车前子甘寒滑利,能利水湿,分清浊而止泻。利小便以实大便,治湿热胜引起的水泻。
3)清肝明目:车前子性寒,入肝肾二经,导热下行,则浊目清。
4)清热化痰:风热犯肺,蒸液成痰,痰粘黄稠,车前子可以清热,祛痰。
6.5.5鉴别应用
车前子与茯苓皆可利小便而不伤气。茯苓又可健脾安神。车前子有清肝明目之功。
车前子与泽泻皆为利水药,车前子可祛肝肾邪水,泽泻兼去脾之积湿。
车前子与车前草功用相似,车前草又具清热解毒之长,用治热毒痈肿,长于利无形之湿热。车前子偏于行有形之水液。
6.5.6《本经》性味
气味甘寒无毒,主治气癃,止痛,利水道,通小便,除湿痹,久服轻身耐老。为上品药。
6.5.7各论
廖希壅:车前子甘寒利水道。其主气癃者,通肾气也;小便利则湿去,湿去则痹除;伤中者必内起烦热,甘寒润下则烦热解,故主伤中;女子淋漓不欲食,是脾肾交病也,湿去则脾健而思食,气通则淋漓自止,水利则无胃家湿热之气上熏,而肺得所养。男女阴中俱有二窍,小便利,湿热外泄,则不致鼓动真阳之火,则精窍常闭而无泄露。久久则真火宁谧,精固而阴强。轻身耐老目明即强阴益精之验。车前子为肝肾膀胱三经要药也。
徐灵胎:凡多子之药皆属肾。然车前子质滑气薄不能全补,则为肾腑膀胱之药。膀胱乃肾气疏泄之道路也。
6.5.8冉论
利尿药,有清利,有滑利,有渗利,又有用辛温化气以利小便者,乃药与病化,方成无药。车前草则清热功大,以清为利;车前子则又清热中而兼滑利者。
车前气味具薄,薄者为淡,淡属甘类,故曰甘。气薄则清,清热效能显著,故曰寒。其实则不甘而淡,不寒而清也。
车前子中含粘液丰富。具有菟丝子、茺蔚子、补骨脂同样的多液功能。泻中有补,可作为补益药;补中有泻,可作为利尿药。而以阴从阴,尤适用于女子阴痒,孕妇热淋,胎前产后胞阻血痛等证。
本经主治曰,利水道,通小便,除湿痹。水道指三焦言,小便指膀胱言,湿痹指肌腠关节言。有形无形,彻上彻下,为内为外,无不统主。以治阴虚热炽,小便秘涩,益阴彻热,面面俱到。
纲目所载治暴下,诸药所不能疗,此其病之机窍,在三焦而不在胃肠,故水道清利,清浊自分,暴下自止。以滑窍之药而能止泻,为治泻者别辟蹊径,亦研究药学者最有性味已。
6.5.9配伍应用
1)配六一散:车前子清热利尿,渗湿止泻,清肝明目,化痰止咳;六一散清热利湿,利水消肿。二药配伍,可清暑退烧,利小便以实大便。用治夏日中暑或腹泻淋浊。
2)配车前草:车前子偏于行有形之水液,车前草长于利无形之湿热,兼能凉血止血。二药相伍用治暑热泄利,小便癃闭带血,及浮肿者(肾炎、膀胱炎),等泌尿系统疾患。
3)配血余炭:血余炭去瘀生新,散瘀止血,补真阴,利小便;车前子甘寒滑利,渗湿泄热,通利小便。二药相伍,一补一利,散瘀止血,利尿消肿,用治尿赤,尿痛,肾炎,痢疾等。
4)配白茅根:车前子导湿热从小便而去;白茅根甘寒,凉血止血,清热利尿,能清血分热而不伤于燥。二药合用,利水通淋,凉血止血。用于湿热内停,水热互结导致的尿少、尿痛及尿血。
5)配牛膝:怀牛膝补肝肾,活血祛瘀,利尿通淋。车前子甘寒滑利,渗湿泄热。二药合用,用治肾虚尿闭。
6)配白茯苓:白茯苓渗湿利水,健脾养心。炒车前子味略咸,渗湿止泻,行而有补。二药相伍,疏利膀胱湿热,使热除而不扰动精宫。用治脾虚泄泻,心肾不交,膀胱湿热,遗精、淋浊、水肿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